|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13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楊聰榮 Edwin Tsung-Rong Yang 11 years, 7 months ago

  1. 國際華語文教育
    1. 吳淑禎「泰國華語教學現狀」(巴屏) 
    2. 1945年泰國軍警槍殺華僑事件     應華103B-499850676-龔加桃
    3. 吳秉芳      泰國華文教學現況
    4. 翁淑媛-《泰國華文教學現狀》心得
    5. 楊玉嬿-「泰國的華語文教育──過去、現況與未來」心得
    6. 鍾明頤 泰國的華文教育
    7. 《泰國的華文教育─過去、現在與未來》 符翠蘭 心得筆記 應華102 498850382 賴京麟
    8. 王采圓─《泰國的華語文教育》心得
    9. 黃湘淇─《我眼中的泰國華教》讀後心得
    10. 吳品萱 - 緬甸626事件 (作者:范宏偉)
    11. 陳姵羽─〈我眼中的泰國華教〉讀後心得
    12. 林晏如─《泰國華文教學現況》心得
    13. 謝榕森 499850767 【2012華語教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心得筆記
    14. 泰國的華語文教育:過去、現況與未來—林友蘋
    15. 《泰國的華語文教育》應華105李詠梅40185032I
    16. 應華系102 498850356 黎心慈
    17. 黃昕婷 《泰國的華語文教育--過去、現況與未來》
    18. 補充資料: 應華102 黎心慈
      1. 緬甸果敢族︰300年都不被承認的明朝遺民(組圖)
    19.  泰國的華語文教育 40085011i  洪韻婷
    20. 《外語教育規劃的得與失》應華系104林敬智
    21. 《近半世紀東南亞緬甸華人的社群建構》閱讀心得     林爭意
    22. 羅安璇 從緬甸族群政策看緬華社會──
    23. 吳依靜─《泰國華文教學現況》心得
    24.   李佳儒 應華104 泰國的華文教育讀後感
    25. 泰國華文教學現況  心得    公領105  施珮瑜40107219E
    26. 新加坡雙語教育政策的沿革與新機遇    梁凱韻 40085045I
    27. 泰國的華語文教育------過去,現況與未來  應華105  40185038I  羅安璇
    28. 泰國的華語文教育  心得 應華105簡汝芸

 

國際華語文教育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授課教師:楊聰榮 (台師大應華系暨海華研究所碩士班)

開課期間:2012年9月-1月

台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

 

吳淑禎「泰國華語教學現狀」(巴屏) 

應華系103級_499850664_吳淑禎

 

此篇論文討論了關於泰國的四個方面:泰國高等院校華文教學的由來;華文教學的現狀;目前華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對當前泰國華文教學的建議。

泰國高等院校華文教學最早設置於泰國國力朱拉攏功大學,目前在泰國國立和私立大學開設漢語學士學位的大學共有21所,例如:朱拉隆功大學、法政大學、宋卡納卡齡大學、藝術大學等等。

華文教學在泰國的發展並不長,其大型興起於1990,然泰國人們對於華語的興趣僅次於英文,由其是高等院校的學生。除此之外,中小學和其他各類學校也把華語作為第三種語言進行教學。而且,為了滿足在職人員也可以學習華語的需求,華語夜間班和周末班也發展起來。可見,華語熱在泰國的發展非常迅速!

正如作者所說,華語教學雖然在泰國很熱門,然其仍然存在問題與困難,其中最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便是:正簡字體與注音拼音的抉擇和良好華語教師的缺乏這兩個問題。前者的問題在很多國家都有相同的困擾,只有國家明確了其邦交的國家,才得以抉擇;而後者則是需要對症下藥的問題,參差不齊的華語教師會直接影響教材的編寫、教學成效、甚至是華語熱的持續度。作者也在文中提到了很多解決的方法,而培訓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然而,泰國目前所面對的問題並不止作者在此論文所提到的,根據學者薛玉(泰國帕府中興學校)在其論文「淺談泰國華校華文教學現狀之改觀」提到,當前華語教學在泰國所受到的客觀因素是:對華校華文教學的評估力度不夠;華文課時捉襟見肘;華文教師隊伍不穩定;缺乏中文業務主管;不重視課堂教學效果;本土教師和中國級教師不成比例。

針對這些問題,薛學者提出了相對應的建議:向課堂教學要品質;調整本土教師和中國籍教師比例,培養並依靠本土教師;發揮國僑辦外派教師作用,培養本土教師為華文業務主管;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規範教學常規,建立獎懲機制;營造學華文、用華文、說華文的大華文環境;因材施教,下大力氣培養優秀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機構組織的比賽,使之成為宣傳學校的旗幟。

總而言之,華語教學的發展除了需要現有的、專業的、有熱忱的、穩定的華語老師之外,還需要後繼有人,才能把華語熱延續下去,使之得以持續發展。

 

 

1945年泰國軍警槍殺華僑事件     應華103B-499850676-龔加桃

 

看完這篇論文,我覺得我獲益良多,知道了很多有關於世界大戰遺留下來的殘局,更知道很多地方排他性的原因,特別是這次泰國人排華而造成的泰國軍警槍殺華僑的悲劇,這次事件是受到泰國長期排華的影響。泰國的排華,來自1910年頒布的一項新稅法,將人頭稅提高,結果導致華人首次集體罷工連續五天,以示抗議,曼谷商店全部關閉,國內商業為之停頓。運輸、交通、貿易、工廠也完全停止運轉。那次罷工使泰國人意識到華僑的經濟勢力和影響力。但他們深深認為泰國經濟應由泰人掌握,並且討厭華僑竟在他們的地方擁有如此大的權力,因此一直內心對華人有了警惕和反感。後更因種種戰爭問題,繼而藏下不少仇恨。眾所周知,華人在世界上佔很大的部分,所以基本上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會有華人區或者是唐人街,華人也會在很多地方擔任著一些低下層的業務或者是關於製造業的工作。比如說工廠,大部分都是華人擔任的。所以如果一個國家的工業停頓了,整個國家的經濟貿易就會有問題了。因為亞洲地區的生育力一直都比外國的生育力高,特別是中國,人口十幾億,所以其實華人在世界各地一直擔當著很重要的角色。

 

事實上,我認為種種的因怨都是從雙方彼此的不尊重而引起。泰國的問題在於國內治安控制得不得好,政府控制人民的能力不足夠,政府開放華人在他們國內居留和工作,但他們竟然沒辦法控制這種事情的發生。其實兩個不同國家的人從小在不同的環境生長,受不同的教育,對事物有不同的態度,所以生活在一起難免雙方會有衝突,但唯國主義延伸出的排他性是不應該被容許的,因為這些排他性往往是極具有破壞性和殺傷力的,而且我認為兩個不同的人相處起來才有互相學習的機會。這種唯國主義,扭曲了民族主義的本意,粉飾了民族的驕傲,造成了很多與鄰國的糾紛,以及國內很多種族的衝突。但政府在這事件上有必須的責任去妥善處理這些在預料中的問題。

 

而華人也應該自我反省自己是客居他國,應當尊重該國的規條,尊重他們人民的習慣和特性,不可以儘隨己意,而且應該對各個話題提高敏感度。避免口角。時至今天,各國的外交部都共同維護著世界和平的宗旨,互相尊重的討論各國的關係,所以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懂得互相尊重,互相交流和學習,這種態度必定能改變這次悲劇發生的情況。

 

 


 

吳秉芳      泰國華文教學現況

1970年前,只有在民辦小學和職業學校有華文教學,直到1981年泰國國立朱拉隆功大學才有華文教學,1996年朱大設立全泰國唯一漢語碩士班,1997年與北京大學合作,朱大派研究生至北大研修,而北大則派教員道朱大任教。在1990年代,華語教學很熱門,是僅次於英文的第二外語。華語這麼流行的原因有四,一為經濟危機導致企業大量裁員,只有會華語的人留在公司,更顯示它的重要。二為中泰合資企業越來越多,需要漢語人才。三為中國高層人士多次來泰國訪問,且泰國詩琳通公主至北大進修漢語且訪問,泰國媒體隨時追蹤,使得民間對漢語更加有興趣。四為1998年後,漢語為大學入學考試的其中一門外語,學習者也因此增加。甚至有許多中小學將其作為第三語言教學,在當地亦有許多補習學校,朱大文學院也為了在職人士想進修漢語者開班。雖然華文已經在泰國掀起一股熱潮,但泰國卻心有餘力而力不足,有兩個問題需要改善。一為目前華人報紙、廣告牌、印刷體皆為繁體字印刷,由於泰國為自由貿易區與香港中國台灣皆有貿易上的往來,故必須學習兩種字體。在學習時,頭兩年先教繁體字,第三年才開始學簡體字,這樣的方法使學生可以快速學習。目前泰國方面是教繁體搭配漢拼,雖然也有學注音,但因為有學習過英文者對拉丁字母了解,故如用漢拼會始學習更有效率,但因為沒有這樣的教材,所以須自行從台灣或中國的教材中自行修改。二為缺乏良好教師。在大學缺乏學科帶領人,因為帶領人須是當科碩士畢業者,但因當地並沒有漢語碩士學為教學院校,國外漢語碩士班極少,雖之後朱大設有碩士班仍無法填補這巨大的空洞。在中小學或其他學校則缺乏合格的漢語教員,許多教員只有小學漢語水平,有一些教員甚至原本讀其他科,因為看準時代潮流而自行在補習班或其他管道學習,未接受漢語嚴格正規的訓練,漢語語法不懂,發音也有問題,引起擔憂。泰國教育部決定聘請台灣北京老師專業培訓,教導漢語語法、發音、漢語教學法、教學管道、漢語教學實習等等,但也只能解決眼前的問題,無法根本解決問題。

翁淑媛-《泰國華文教學現狀》心得

 

本篇論文主要討論四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泰國高等院校華文教學的由來,第二件是泰國華文教育的現狀,第三件是目前華文教學存在的問題,還有最後一件是對當前泰國華文教學的建議。

首先,關於泰國高等院校華文教學的由來,1970之前,泰國的高等院校均沒有開設華文教學。泰國國立朱拉隆功大學是泰國第一所設置中文專業的大學。1970年朱拉隆功大學得到美國教育獎學金,作者(巴屏)被派到美國西雅圖市華盛頓大學攻讀中國文學和語言博士學位。畢業之後回到泰國,就著手制定漢語教學大綱,泰國高等院校的華文教學才開始。1973年,朱拉隆功大學開設漢語為選修專業,四年以後,發展為輔修專業,在1981年正式招收漢語本科生。接著在1996年,朱拉隆功大學開設了漢語碩士專業。碩士生班的教學有北京大學中文系的支持,北大每年會派教員到朱大任教,朱大的碩士學生在撰寫論文期間也可以到北大研修兩個月,北大會安排指導老師給他們。1997年朱拉隆功大學招收了第一屆漢語碩士生。

關於泰國華文教育的現狀,1990年以來,在英語之後,漢語在泰國成為人們最感興趣的一門外語。作者認為此原因有以下幾點:

1.經濟危機後,中泰合資的企業越來越多,懂漢語的人才需求迫切。

2.中國高層領導人多次來訪。

3.1998年開始,漢語成為大學入學考試的一門外語課程。

除了在高等院校有漢語教學之外,中小學與其他類學校也把漢語作為第三種語言進行教學。然後為了滿足職人員學習漢語的需要,很多大學開設了漢語的夜間班和周末班。早在1982年,朱拉隆功大學就開設了漢語夜間班。

泰國的華文教學雖然很熱門,但是還是會遇到許多問題與困難。作者有談起兩個在泰國華文教學上重要的問題。第一個是教材的問題,泰國是自由貿易區,和中國大陸、香港及台灣都有進行貿易交流。因此,泰國的學生同時接受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學很難有既有繁體字又有漢語拼音的教材,酸然中國和台灣的教材都很好,但不能馬上使用。第二個問題是中小學缺乏好的教師。大部分的有小學漢語水平,他們不太懂漢語語法,發音也不標準。泰國教育部為了這個問題,給那批教員舉辦了短期免費的培訓,但這個方法還是不能解決全部的問題。

作者對上述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關於缺乏教員的問題,作者建議,可以聘請漢語專業碩士生來任教,並幫助他們申請獎學金,讓他們有機會到國外深造。另一個方法是,從本科生選最優秀的學生當老師,並支持他們繼續碩博士學位,使他們成為最好的老師。大學以下的漢語教師,泰國政應支持他們花教長的時間進修漢語,派他們去中國或台灣地區的師範大學進修,提高他們的漢語水平,目前只有清邁師範學院跟北京外國語大學有合作。

我很同意作者提出的這個建議,聘請母語者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目前在印尼雅加達,有許多學校也聘請了從中國的老師來他們的學校來教學和顧問。有了母語者的教學對當地教師 和學生都有幫助。另外,關於教材的問題,作者也有提出建議,應聘請資深的專家,幫助教員編攢適合各個程度學習者的教材。目前應可以應變以解決的是,把現有的教材在使用前作修改,例如把簡體改為繁體,注音符號改為漢語拼音,註釋翻譯為泰文。

總結來說,其實泰國的華文教學跟中國有分不開的關係。作者說中國在師資、教材等方面上給了泰國極大的幫助。

 

 


楊玉嬿-「泰國的華語文教育──過去、現況與未來」心得

應華105  40185013I

  這篇文章主要說明泰國的華語文教育,簡述其過去、現在的狀況,以及未來的展望。事實上,因為地緣關係緊密,泰國的華語文教育歷史悠久,直至近年來華語熱的出現,泰國的華文教育才重新被審視。過去泰國原本華語文教育興盛,中華會館以及各個華校建立。但是華語文教的蓬勃發展引起泰國政府注意,因此不斷階段性控制,設定了華語文課程時數的限制;華校也相繼停辦。直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駐泰之後,泰國已無華校,進入華語文教育的黑暗時期。二次大戰後,泰國政府才對華語文教育有了寬鬆的待遇,19461948是華語文教育蓬勃發展的階段,但之後又設了許多限制。直到近年,因為華語熱與經貿的需求,泰國放寬了華教限制,不但允許各類華語文補習班的開辦,還允許了第一所華僑大學的成立。

  2005年以來,孔子學院進駐泰國,提供了許多資源與充沛的師資。泰國目前的華語文教才以簡體為多,教師也以大陸籍為主。我認為因為地緣關係,使用簡體及大陸教材是難免的,但是臺灣應該也給予泰國師資提供,使其有多元的師資及教材。目前泰國的師資缺乏,教材也還未統一,簡繁體的不一造成學生的混淆。我認為臺灣或其他研究單位可以多出版教材,使泰國的華語學習者在教材的選擇上更加多元,在思想上也能較為活潑。目前泰國學校也有華語文選修,但是時數少,效果不彰。至於師資問題,薪資還是較為低廉,我認為泰國政府可以在教師薪資上作補貼,得以輸入多元優良師資。另外,我認為泰北也是華教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雖然臺灣定期有些民間或政府的志工教師到泰北教學援助,但是都是短期的。我認為臺灣能為志工教師提供多些補助,使泰北華僑也能受到足夠師資的教育。教材上,他們目前多使用繁體字教材,有些是較為老舊的臺灣早期教材課本,有些使用僑委會發行的新編版注音課本。我認為臺灣能研發多元教材,使他們在學習上的資源更為豐富。因為地緣關係與中國經濟崛起,若要在泰國任教,簡體字的教學能力是該具備。但是我認為每個國家的華語市場上不應只有單一一種字體,應該要簡繁具備;這不僅關乎經貿語言能力的培養,也是對中華文化、漢字的一種欣賞能力養成,以及對文化欣上的藝術基礎。

 


 

鍾明頤 泰國的華文教育

鍾明頤 497002275 

  看到泰國中文熱的發展情況,還有他們和中國接觸如此積極的狀況後,我覺得很多國家的有類似的情況,因為語言的教育涉及文化的介入,所以缺乏文化認同的國家的國民或是國家主義太強的民族,很容易因為外來語言在社會中發展的情況而造成衝突或過於依賴的問題,如果國人擁有健康的語言學習態度對國家社會的發展才會是正面的。

  以我的經驗來說,我覺得在台灣現在的社會中,雖然有一點崇尚歐美語言特定語言的影子,但是不至於讓台灣人失去對自己國家和文化的認同,較早之前的社會或許曾經有特別崇尚英語的跡象,但是現在透過多元文化以及強調本土文化的一些教育內容,還有社會中不同團體的推動本土化的趨勢,似乎在國人的心中漸漸的改正一些觀念,整體社會不再過度崇尚某種特定的語言、文化,於是教育及社會環境都不會專注於特定語言的學習或要求,只有對原住民來說可能例外,他們也許會認為社會是中文霸權,不過我覺得中文學習對於原住民語和其文化的衝突,要討論的話又是另一個範疇的事情了。

  以上認為國人對於語言學習不再一面倒的傾向於特定語言,其實是個人的感官判斷,也沒有也過任何研究顯示或是數據資料,只是透過自己的經驗所呈現的感想。我覺得教育,由其是公民教育,它對我們學習不同外來語言甚至是參與國際的態度和觀念建立有相當大的重要性,我想台灣大至上是會對能說一口流利英語的人有相當的認同,但是在態度上已經不會像以前一樣報以景仰的態度了,原因除了擁有英語流利程度的人不在少數,我覺得以往受公民教育的影響,開始認為能講好英語的人才是優秀的,或是那樣就代表優秀、高階、好,等等…如果不會講英語就抬不起頭的話,那就是受英語霸權影響下的觀念,雖然說英語可以說是國際通用的語言,但是如果因為學習英語而失去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我們也只是隨波逐流罷了,漸漸的求學過程中,都不斷的提到多元化、本土化的字眼,我們開始重視不同文化的存在,也開始對養育我們的文化有更深的感情和認識,所以我覺得基本上台灣不管是哈韓哈日的風潮,或是學習歐美系語言的趨勢,國人的心中也不至於放棄對於自己國家文化的擁護和感情,一面倒於某些外來語、外來文化的情形少了,至少在我心中是這樣認知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學習語言同時也學習文化,這是無可避免的,引進某種語言同時就是引進某種文化。看了很多不同國家的文章,也看見很多的問題都是因為文化的部分發生衝突所至,如何能不卑不亢的認識一種語言和它背後的文化或許是相當難拿捏的,因為國家也受到很多政治結構及商業利益的因素所影響而讓學習外來語的歷程及規劃,使其變的不是如此單純,所以我覺得國家本身整體的教育(例如公民教育、本土方言教育、整體教育系統、外語教育的配套措施等)一定要是堅固健全的,否則很容易在受到某些國際趨勢影響的同時失去了自己的方向以及獨特性。

 


 

《泰國的華文教育─過去、現在與未來》 符翠蘭 心得筆記 應華102 498850382 賴京麟

 


 

  華人是泰國的一個重要族群,約有850萬人(2008年),占總人口的12%,其中相當一部份來自中國廣東潮汕地區,因此華文教育也應運而生,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時泰國便有華文教育,由於華文教育發展過於迅速且徹底,當時泰國政府開始打壓且限制重重,除了規定華文教師須通過泰文檢定才能任教外,也頒佈法令表示華人子弟必須學泰文,甚至規定每周中文課不得超過六小時,如此一來,許多華校便因此遭查封,1940年原本將近300所的華文學校,在泰國政府的規定和查封之下,僅剩2所兼教中文的學校。1939-1945華文教育在泰國完全消失,二戰之後雖稍恢復,但1958泰國發生軍事政變後再次受到打壓,一直到1992才真正放寬讓華文教育有所發展。

  從1975中共和泰國建交之後,泰國政府對華教陸續放寬並支持和鼓勵,不僅泰國政府積極開設中文課程,在2005年和中國簽署合作建設孔子學院的同時,也沒有排擠台灣教師,2005年間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合作,承辦了“泰國華語教師師資儲備班”,已有三批教師成功到泰國任教。

  雖然泰國華語熱方興未艾,但由於華文教育的發展一波三折,經歷了斷層時期,華語教師的品質難以提升,華語教材缺乏統一性和系統性,目前尚未有符合泰國國情的華語教材,而各學校中文課的級別亦各有所別,無法協和。另外,由於泰國華語教師屬於公務員,薪資極低,因此不少會說中文的畢業生選擇到私人企業或另外謀生,也是華語教師素質難以穩定的原因之一。

  薪資往往是工作的重要考量之一,但也並非是唯一因素,若對華語教學有一定的熱情,觀光業發達的泰國絕對是值得一試的地方,加上泰國人對老師十分尊敬,在當地教書安全應該是無需疑慮的,在異國工作的機會並非人人能有,以教華語的方式多嘗試和挑戰,無疑是難得的經驗。

 

 

 心得報告:

 

 


 

王采圓─《泰國的華語文教育》心得

    近年來「中文熱」的掀起,讓許多國家開始重視到學中文的重要性,泰國也是其中之一。最初在泰國開始有華語文教育、興建華文學校,乃因應中國人到此地經商和定居的需求。至於在泰國的華語教學發展,其實並非一路順遂,中間可說經歷了許多波折,像是泰國政府就曾對華語文教育採取許多限制政策,例如規定華文學校老師必須通過泰文考試及格才可任教、強迫華人子弟學習泰文、中文只能作為一門外來語來教授且每週不得超過六小時,到後來甚至查封上百所華文學校,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泰國的華文學校完全消失。當然,由於泰國在地區發展經濟貿易上的需要,也曾放寬對華文學校的限制,但要一直到中泰建交後,泰國對華語文教育的態度才可說慢慢轉變成鼓勵支持。

    對於現今泰國對華語文教育的積極行動,大致有以下幾點:學校積極開設中文課程與中文專業;民間積極開辦各種華文業餘學校、夜校、培訓班等;和中國簽署合作建設孔子學院的意向書;台灣師範大學承辦「泰國華語教師師資儲訓班」。即便泰方採取了諸多努力,但在過去的華語文教育經歷了數十年的波折,早已形成一種斷層,若要讓改變立即看見成效是十分不容易,而教材參差不齊、缺乏師資、華語教師薪資待遇不佳、缺乏語言環境、學習時間有限等問題,亦是泰國近年來所面對的。

    關於缺乏師資的問題,我認為得歸咎於教師的薪資待遇不佳,才會使得連當地中文系畢業生都不願意投入教育,反而選擇薪資比教師優渥的私人企業,像是台商、中資等。但我也認為,也許待遇問題真的會讓人對於投身泰國華語文教育市場卻步,而這卻也是一個想要從事華教的人得以磨練自己的大好機會,年輕人真的就應該趁年輕的時候多往外走,多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學習當地的教育方式,並從中汲取華教經驗等等。除此之外,泰國的美食和觀光勝地也是很令人憧憬的,要是有機會能夠出國學習經驗,又飽嘗當地美食、四處遊玩,何樂而不為?

 


 

黃湘淇─《我眼中的泰國華教》讀後心得

 

  這是一篇中國大陸的中學語言教師遠赴泰國進行華語教育的歷程心得。楊明老師身為泰國近十年開放後,深入泰國進行華語教學的先驅,深至泰國內地觀察當地華語教育的詳細情形,其中有許多仍待解決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與改善。

  作者從在泰國的華語教育歷史開始說起。最早的大規模遷移可以追朔至兩百年前,那時候就已經有部分的華人移居至泰國境內,當然,華語教育就隨之而興起,但是並非大眾式的傳播,而是少數人民之間的教學傳承。直至二十世紀初,泰國的第一所華語民校正式創立,且在接下來的十多年,泰國當地的華人社團紛紛集資創建了三十多所的華校,以華語為主要教學,完全不受當地政府控制。但在接下來泰國政府著手規劃該國的教育大綱,雖將許多華校合法化,但卻將其教學內容改為泰語與華語並進,大大壓縮了華語在華校的教學空間。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間,泰國政府因為強化民族思想與反共政策,兩次的打壓華語在當地的教學空間,使得華語在泰國沒有完整連續性的進步空間。從華語教育在當地的崎嶇之路可看出,泰國的華語教育因為當地的政治因素影響,一直沒有真正的蓬勃發展。

  雖然在近十年來,華文熱在全球發燒,泰國也為之瘋狂,但因為其困難的發展過程,導致了前期直至現在的華語教學碰到了許多困境。其中最重要的問題便是:師資的缺乏。因為前期受到的華語打壓,五十歲以下的華人幾乎都不懂得華語。而老一輩懂得華語且熟知當地文化的教師又無法適應新世代的教學方式與革新。現存的華語教師不是在當地粗淺學習華文就直接進行教學的老師,就是由國外(中國及台灣)引進外國師資,不管是哪一類的教師,在教學上都有不小的弊病:一、在當地學習華語然後直接教受的教師,他們用相當有限的華語資源學習了華文,再經過一兩的研修後便直接進行華語教育。這樣教授給學生的內容可能不是完整的包含中國文化與正確標準的華語。二、外國引進的海外教師,雖有深厚的華語底子,但卻對當地的文化不甚瞭解,容易在教學上與學生有隔閡與代溝。造成當地的學生興趣缺缺。教師的缺乏、教材的零散性、整體教育策略的混亂,現今在許多地方的華語教育皆存在著這些相同的問題,身為華語的母語者是否該好好的思考,如何規劃出傳遞華與知識與文化的好方法。

 

 

吳品萱 - 緬甸626事件 (作者:范宏偉)

 

        緬甸長期和中共關係良好,是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非社會主義國家,且兩國元首、重量級官員往來密切。但本文旨在描述並分析中緬關係的轉捩點─1967年6月26日在緬甸發生的排華事件,此事件源於中共極左派文化大革命輸出,影響到親北京緬甸華僑激進「染紅」,對毛澤東主席所言所著所做狂熱,甚至不顧緬甸當局禁止華僑學生在學校配戴毛主席像章的命令,給緬甸奈溫政府抓到華僑小辮子,轉移國內對其政府合法性懷疑的注意力。  

   作者對626事件的背景分析分為四點:第一點,中共對緬甸文化大革命思想的輸出,造成一群身在緬甸卻心在中國的華僑群眾,無疑對緬甸是種威脅;第二點,對緬甸當局奈溫政府來說,這是個機會,將緬甸國內人民注意力轉向華僑的威脅,趁機也減少中國對緬甸國內干涉,另外,也有說法指出此排華運動有一部份也源於奈溫政府派人在民間煽動,造成華僑死傷、財物損失的後果;第三點,部分華僑(親北京)的政治認同和對形式估計錯誤,親北京華僑仍心繫祖國,且認為中國國大力大,一定有能力保護自己,卻忘了身在別人國家,更沒預料到是如此暴力的排華;第四點,國際上充滿排華的氛圍,緬甸可將其排華合理化,且果真沒受到國際譴責還受蘇聯支持。

   至於626事件對緬甸華僑的影響,出現親台、中立華僑對親北京華僑的責怪聲音,許多親北京華僑離開緬甸或是在緬甸國內勢力大大被削弱,而不論是哪種華僑,都是害怕的。為了保住性命,他們開始刻意隱藏華僑身分,改穿緬甸人服飾、不說華語說緬甸話......,因此這是許多四十五歲以下華僑不會說中文的原因。另外,此事件顯示北京當局的不負責任使許多華僑親台,華僑轉而低調,絕口不提政治,在商言商。

   看完這篇論文,我認為對當時奈溫政府來說,挑起反華運動,不只是轉移緬甸國內民眾注意力,也是一種對中國態度的轉變,一種要證明自身主控權不願意被中國吃定的感覺,若奈溫政府不對文化大革命輸出的影響做出回應,等於是放任中國在其領土內恣意妄為。另外,跟許多人一樣,我也認為當時的北京當局真是太荒誕,完全無視民眾(包含華僑)人身安全,刺激不理性行為,而純真的華僑還認為祖國會保護他們,完全沒意識到成為極左派運動的砲灰。文中有提到,奈溫政府為了反華,第一次允許大學生上街大遊行,讓緬甸民眾對華僑使用暴力,這不禁讓我聯想到,前一陣子因釣魚台問題引起的中國反日運動,中國人民不但和以往不同得到上街抗爭的權利,還能對日本產品、日本商店、日本工廠、日本人做出超出理性的暴力行為,這類事件在歷史上是層出不窮,民族主義常常合理化一些不理性的行為,我們應該從錯誤中記取教訓。而在閱讀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指出此次為政治性排華的佐證,事實上許多緬甸人在排華運動中保護他們的華僑鄰居和朋友,每當遇到這類政治造成的劫難(不論是626事件或是文革),老百姓受到的傷害都是最大。許多悲劇性歷史事件的發生誰都無法輕易改變,就像我想不出奈溫政府不排華的理由一樣,我只能期待,每一次的創傷能讓人們更成熟、更了解和平的可貴。

 

 

陳姵羽─〈我眼中的泰國華教〉讀後心得

  作者楊明是一位大陸的中學語文教師,曾前往泰國進行華語教學,而以自己的視角講述泰國華語文教育的概況。首先敘述了泰國華語教學的大致歷程。兩百多年前就有華人移居泰國,彼時華文教育已悄悄萌芽。直至二十世紀初,華校的創辦才真正確立的華語文教育在泰國扎根。初始華校的特點是以華語授課並不受當地政府管制,到1920年代華校的開辦合法化,授課方式變成泰語、華語並重。華校的合法化,使得華教得以「名正言順」的發展下去,但同時也意味著將受到政府的管控,有利亦有弊。而到了1937年,泰國政府實施「強化民族思想政策」,想要極力同化華人。政府大量關閉華校,華文教育在此受到扼阻。直至二戰後,作者寫到「據稱由於中國是戰勝國,華人民心振奮」,華校紛紛申請復辦,一時如雨後春筍般多達五百多所。這裡我有點困惑,華人民心振奮就能使一直實行唯國主義的政府讓他們復辦華校?如果單純只是中國是戰勝國這個理由我覺得好像有點牽強,也許是戰爭後政策、制度的開放?也許是摻雜了許多政局、歷史的其他因素?總之在這篇論文中是不得而知,但振奮華人民心也許真的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吧!而這樣的復興果真沒持續多久,1947年,泰國政府推行「反共防共政策」,華教自此出現了長達四、五十年的大斷層。由於政局及情勢影響,華教的歷程是停停走走,一直無法真正的蓬勃發展,這導致了泰國華語人才的極度缺乏,五十歲以下的人幾乎不懂華語的窘困局面。直到1990年代,政府才對華文教育採取開放政策,從中國華文教師的引進、華校的增設、各級學校華文課的增設等來看,華教自此真正的蓬勃發展。而最特別的是,華文補習學校的異軍突起,看來,「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補習班」。有的以連鎖方式開辦、有的與中學連為一體、有的甚至租用百貨商場做為培訓點,總之是各出奇招,卻再再顯示漢語熱在泰國的湧動。作者將泰國華語熱的原因歸為三點,第一是中國經濟崛起市場大、第二是傳承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第三是漢學家詩琳通公主的激勵。最後一點很特別,原來華文教育的發展還有這樣的靈魂人物推波助瀾才得以更蓬勃。而在華教的教學情況方面,我覺得他們有很多教學方法值得學習。首先是營造「看得到、說得出、聽得到」的環境,讓他們在生活中能夠持續接觸華語,培養語感。其次是教學中有分層的方式,進行個別或分組的輔導。再是開發針對性的教材,現在有很多東南亞國家的華語教材都是統一使用與中國合編或者是完全由中國學者編寫的教材,應該要針對當地因地制宜。然而,縱是泰國華教發展蓬勃,還是有師資嚴重缺乏、學科無法銜接及教學單一的問題,這不僅僅是當地政府該重視的問題,也是未來可能進行華語教學的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林晏如─《泰國華文教學現況》心得

    泰國華語教育的發展也是歷經波折,近年來由於和中國密切的經貿往來,華語變得相當重要,甚至連泰國公主都到北大進修,政府和民間都意識到華語的重要性,有多所大學設有中文系或選修課程,中小學也紛紛開設中文課程,民間的私人補習班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中國在這波泰國的華語教學熱中可說是搶得灘頭堡,應該也可以說是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他們積極的將孔子學院深入各大學,並且協助培育師資,還幫忙編輯教材、協助留學生赴中國事宜…等,進行許多學術上的交流。台灣方面,台師大也和泰國的皇家師範學院合作開辦泰國華語教師師資儲訓班,也成功送了一些老師出去,不過現在好像沒有繼續舉辦了。

    其實,教育部每年也有不少機會可以去泰國任教或擔任助教,並且會給予補助,再加上泰方給的薪資,生活算是非常優渥,還能存一筆錢,甚至存下來的錢能比在台灣工作來的多。除此之外,面對中國漢辦和便宜教師的雙面夾擊,難道台灣的老師難道沒有生存的空間嗎?我相信一定有的,因為泰國現在全面地展開華語課程,一定有大量的職缺出現,坊間的補習班也一定會需要老師,只是當地的工資相對於台灣而言真的低上許多(不過事實上消費水平也比台灣低),也讓很多人因此而卻步。其實我曾聽過一些例子,有老師去泰國教華語,雖然薪水只有一萬多,但很多家長會私底下找他當家教,加起來一個月能賺3萬多,每個月就能存個一兩萬塊,再加上泰國生活步調慢,生活起來不會有太大的壓力,還能有很多時間到處觀光,其實比較起來並不會比在台灣工作來的差。

    年輕,就應該多闖闖,多去看看這世界!泰國其實離我們很近很近,很方便就能到達,不只華語老師的需求,還有很多和華語相關的工作,都能拿到比華語老師更好的薪資,像是許多企業需要和中國大陸做生意,就會需要華語人才,台商也會需要會泰文的台籍幹部,近日也有一些飲料業者進軍泰國,也會需要會泰文和華語的幹部,還有泰國最近也有很多觀光華語的需求,也許會有撰寫這方面教材和當華語導遊的培訓老師的需求。其實,處處都是機會,既然泰國那麼近,不如就去一趟,去走走看看,觀光之餘如果很喜歡泰國想留下來,也可以順便找工作,總比一直在台灣想要怎麼找到當地的職缺,來的快也直接許多!


謝榕森 499850767 2012華語教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心得筆記

此次由應用華語文學系主辦的【2012華語教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乃是一年一度的盛舉,至今已經是第三屆了。身為應華系的一份子,能夠參與此次的研討會實在倍感榮幸,獲益更是良多。有道是聽君一席話,勝讀萬卷書,然而透過此次的研討會能夠聽到眾多先輩學者的論文以及演講實在是讓我增了廣見了聞,然而眾多論文當中,我對於彭愛雲所報告的主題【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之華文師資培育探究】印象極為深刻,更貼切的說法應該是倍感憂心,儘管只有短短二十分鐘左右的演講,然而所有的內容不但早已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中,而且也已是無法被抹去的事實。我想正是因為身為馬來西亞人,更是華文獨立中學畢業生,對於這個主題比起其他人有更深的體會的原因。

  論文中提到華文獨立中學在馬來西亞受到政府種種的限制,導致在發展上只能自給自足,僅能透過民間團體的支持才能苦撐下去。回想過去,身為獨中生的我在校內主辦的活動往往都是以籌款為主,慶祝為輔的形式來進行,更有數次在老師們的宣導下,鼓勵我們到附近的鄰鄉小鎮作為服務學習去募款,然而實際的目的其實我們都非常瞭解。爲了抵抗政府單元化的國家教育政策,爲了能夠繼續發揚中國文化,更爲了能夠傳承給下一代,由民間一群熱愛華語文教育的人士所組成的"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簡稱“董總”,一直以來都是不遺餘力的捍衛和發展母語教育,爲教育付出及奉獻的精神實在讓人佩服。

  除了“董總”無私的奉獻,論文中也提到了師資培訓的問題,在沒有任何經費的輔助以及一定系統的師資培訓下,導致華文獨立中學往往都是直接聘用留台、中國大陸或者以馬拉西亞當地中文系或者相關科系畢業之學生任教。在溝通上,老師具備華語文的基本常識,然而在教學上卻缺乏專業的知識,僅能夠透過在職訓練的方式慢慢的去提升老師們的素質,在這個過程中雖然符合近年來提倡的學習方式“做中學”,但是作為一個教育者,中小學的教育目的在於建立學生扎實的基礎。如果透過讓老師們使用“做中學”方式來做教育,對於老師或許能在數年后有效的提升自己的素質與經驗,然而在那數年中被教導的學生呢?我想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對於師資培訓是如此的重視並且希望能夠儘快的加以改善。

  因為課表的關係沒能全程參加此次的研討會雖然有點遺憾,然而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卻讓我有那麼多的反思,讓我驚覺原來有許多人在世界各地的小角落爲了華語文教育而默默的付出及努力。對於華語文,儘管近年來各地掀起的華語文學習熱,但在教育方式上也並未成熟,因此不僅僅在教學法上需要專業人士投入研究,其他方面有更多的問題都需要被重視。

 


 

泰國的華語文教育:過去、現況與未來林友蘋

 

        泰國和許多東南亞國家相似,都曾經因為政治因素而禁止華語文教學,但現在為了經貿及國際情勢的考量,它也追隨著這股華語教學的熱潮,與中國和台灣進行師資、教材的交流和互動。

        中國與泰國交往頻繁,在19是繼十九已有華人到台國經商、定居,也順勢把自己的風俗習慣帶到這個國度,也為自己的子女建立華校,期望他們能和自己一樣懂得華語。隨著華校的擴張,泰國政府不得不注意到他們的存在。由於華校堅持顛純的教授中文,教學內容也均為中國典籍,泰國政府展開第一次對華文教育的限制。他強迫華人子女學習泰文、規範華校上課時數、所教授的內容必須忠誠於泰國。這些條例迫使許多華校關閉,到了太平洋戰爭之時,全泰國已經沒有任何一間華校。

        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泰國政府和中國簽訂友好條約,過去被封閉的華校紛紛重新開啟,泰國的華文教育再次蓬勃發展。但到了1948年泰國再次對華校設立種種限制。之後隨著新中國政府的成立,兩國的交往也越來越頻繁。然而到了1958年泰國發生軍事政變,切斷所有中、泰兩國政府與民間的交流。一直到1990年代為了經貿發展和種種事務上的需求和華僑自身的努力,泰國政府才漸漸開放華文的學習。

        現在的泰國積極開設華文課程,開辦華語學校,與中國和台灣進行師資的交流。由於目前泰國還沒有完整、統一的教材,教師待遇不高,和華語世代斷層的問題,華語教育的推廣還是有其一定的難度。

        以遠觀的角度看來,泰國已經逐漸進步,學習華語的熱潮已深深影響了泰國。現在學習華語在泰國被視為一件很時髦的事情,各級學校也都有開設華文課程,華文被視為英文之外的第二外語。由於發展迅速,他們現在欠缺許多華文教師。之前聽了幾位去過泰國的學長分享心得,有人提到泰文其實沒有那麼困難,生活久了自然而然就能學會基本會話。而且他也提到,到泰國大學教中文時,可以用英文溝通,他們已具備一定的英文實力,所以在語言上其實沒有太大的困難。如果不看重薪資部分,把去泰國當成一次經驗,作為一次華語教學的嘗試。到各個不同國家教書,累積各種經驗,看看不一樣的世界,去泰國實習不為是個好主意。

 

《泰國的華語文教育》應華105李詠梅40185032I

泰國近年經濟起飛,不但是中南半島上最富有的國家,更是亞洲四小虎之一。其與華人文化的關係也密不可分,早年國軍曾有部分撤退到泰國北部,至今仍有少數華人泰北孤軍遺留在當地,雖然經濟狀況並不好,卻是發展華語文教育的重點區域。而近年來,中國經濟實力不斷攀升,泰國形成一定程度的積極學習華語文的環境氛圍,學好華語對於提高泰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十分必要,從而必要制定一份通過推廣華語文教育以增強國家競爭力的戰略方案,以確實提高泰國的華語文教學水準。

在泰國,第一間華校成立於1908年的曼谷,後來,因華文民校堅持單純教授中文,延請華僑教師或從中國本土聘請教師,授課內容依據中國典籍或教材,校長等教學管理人員全部為華人,因此泰國政府開始對華語文教育採取了限制政策,例如:中文師資泰文程度考試、強迫華人子弟學習泰文、規定中文作為一門外語來教授、打擊華文學校等等。華校,在法律上是『兼接華文民校』,簡稱『華校』,因此華文學校是要在教授泰文的同時,兼教中文,所以華文學校不是純華文學校。種種限制,逼迫得華文教育在當時的泰國絲毫沒有生存的餘地。

197571日中泰正式建交後,泰國得華語文教育情況有了新的變化。泰國政府於1992年對華語教育作了政策上的調整,放鬆了對華文教育的限制,更漸漸走向鼓勵支持。準備在全國中小學普遍開設華語課程,有的學校還將中文課程列為必修課,也積極開辦各種華文業餘學校、夜校、培訓班等(類似補習班、補校),而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更與泰國大學簽署合作建設孔子學院的意向書,泰國也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承辦『泰國華語教師師資儲訓班』,徵求更多的華語文教育資源,種種的進步顯示出泰國對華語文教育的積極。

但是,仍有一些問題值得改善。第一是教材問題,目前泰國還沒有統一性、系統性的華語文教材、考核標準,尤其是沒有符合泰國國情的華語文教材,也沒有完善的華語文教學大綱,華語書價格也較昂貴。第二是師資問題,泰國目前缺乏專業的華語教師,因為工資與待遇低的問題,中文系畢業生不願意當華語教師,他們會說華語,除去教職之外,他們可以在中資或者台商等私人企業找到薪資水準較教職高許多的工作。第三是語言環境問題:泰國華人雖然多,但是沒有華語文意識,華人見了面還是互相講泰文,少了語言環境的刺激,學習華語的成效必定會減半。

針對以上問題,泰國近年也提出了一些改善方式。對華語教材的問題,泰中兩國的教育部首次聯合編寫適合用於泰國學生的教材,而費用也壓低。對華語文教師,目前泰國教育部每年大量派出大學華語教師到中國大陸或臺灣就學研究生和博士生。這計畫將解決缺乏華語教師的問題。此外,泰中交流合作也非常頻繁,雙方簽定合作協議,定期舉辦華文師資培訓班,將可逐步解決泰國缺少專業華語文教師的問題。

我認為泰國是一個非常值得發展華語文教育的地方之一,雖然中國方面長期壟斷對於泰國的華語文教育,但是我們仍有些機會到泰國去,舉例來說,我們可以直接聯繫泰國的學校,詢問是否有機會到那邊實習甚至工作。機會是靠自己創造的,只要有機會,泰國絕對是個好地方。

 

應華系102 498850356 黎心慈

泰國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是儒家文化圈的一員,與中國接觸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由於中國大陸經濟起飛,泰國的華語學習需求在近五年可說是年年增加,而對於華語老師的需求也是逐年攀升。目前在泰國教華語的老師的素質參差不齊,很多老師都不是說普通話,而是說其他方言。老師也都不是本科系出身,所以不熟悉教學法。對於想要去教學的老師,建議需要熟知兩岸三地的經濟及歷史,因為學生大部份都希望跟中國經商,在經商過程中,可能需要俱備這樣的知識背景。當然會泰文會是一個很大的競爭優勢,也能較快融入當地生活。

在學泰文之前,我並沒有很嚮往泰國的文化,不過學了泰文之後,才漸漸發現他們是個很有禮貌的民族,對於老師也都是抱著很尊敬的態度在上課。未來如果有機會,我也很希望能夠到泰國教書,體驗當地的風土民情。

 


黃昕婷 泰國的華語文教育--過去、現況與未來》

499850092 應華103

從此篇論文可了解泰國在與中國建交以前,其過往的華語文教育發展狀況是不斷受到政治因素影響而遭到多次打擊且被嚴格控管的。若要探討其原因,那便是因為移民海外的華人通常都心向祖國,為了保有中華文化,會在僑居地興建華文學校讓自己的子女繼續受到華語教育,當華文學校越來越多,其授課內容與形式全都為中文,教學管理人員也皆為華人,這樣的現象引起泰國政府的注意與恐懼,他們害怕這群華人身處泰國卻心念中國,會是國家未來的一大隱憂,因此泰國政府開始對華語文教育採取限制政策,規定華文學校的教師須通過泰文考試才可任教,且必須教育學生忠誠於泰國,之後還規定泰國出生的兒童7歲至14歲之間須受泰文初級教育4年,強迫華人子弟學華語,並把中文訂為一門外語來教授,每週不得超過6小時,先後查封了多所不符合規定的華校。截至二戰時期,泰國當地已無任何華文學校存在。二戰後華校又再度復甦,但也再次受到打擊,被限制設立華校的數量與上課的時數、學校掌權者須為泰國人、教材需用泰國教育部編訂的中文課本。在泰國與中國正式建交後,泰國政府對華語文教育的政策逐漸放寬,不過在此階段的華校已不是先前純粹教授華文的學校,而是在教授泰文的同時兼教中文。

而泰國現今的華語文教育隨著世界出現華語熱而受到高度重視,政府不但準備在2008年前在全國中小學開設華語課程,也讓官方與民間積極開辦華語文相關課程、培訓班,甚至由皇室推動學華語,並跟中國合作設立孔子學院。不過泰國雖然有華語熱,但因為華語教師待遇不高的緣故,當地中文系畢業生多不願意擔任華語教師,因此師資品質良莠不齊也難以穩定;當地的教材由於泰國尚無規範華語文教學大綱及目標,每個學校的華語課皆是各自規劃,無法連貫,導致學生難以循序漸進,往上升讀,而進口的華語書價格較高又不符泰國國情。

以上這些問題在此篇論文提到的解決方式都由中國所解決,如中泰教育部合作一套編寫適用於泰國的完整教材,中國舉辦師資培訓並讓泰國華語教師進修、考察中國語言文化,甚至派出志願者到泰國援助漢語教學,雙方交流頻繁,合作關係緊密,從論文中我解讀到的是泰國的華語教學市場幾乎被中國所掌控,幾乎看不到台灣華語教師在官方立場下能生存的空間,雖然台灣也有一些華語教師至泰國任教,但其數量遠遠少於中國籍華語教師。在準備期末的小組報告時,我們努力思考在泰國是否有其他能讓台灣教師發展的空間,經過相關網路查詢及訪問,我發現了多則泰國政府想在2015年前讓網路普及化的新聞,讓網路使用率變高的主因是為了讓人民求知與學習的機會更加平等,因此我覺得台灣對泰國的華語文教育行動綱領可朝數位發展,除了極力於開發製作數位華語教材(互動式電子書、APP)外,也不能忘了爭取派台灣的華語教師到泰國的機會,台灣依然要派一些優秀的華語教師傳播台灣教師有創意又有趣&數位教材的好處,我們可製作一些類似像空中英語教室的免費線上節目(以文化或主題式為分類,也可分live或事先錄製)作為推廣,內容有別於死板的教學節目,十分有趣實用又生活化、促進學習意願並有效增進他們對台灣的認識。台灣也需派一些科技人才並花費科技設備用費,協助在當地的台灣華語教師和華語學校優先架設為線上華語文教育作準備的完整且穩定的軟硬體設備,內有錄製的節目,以這些地點為起始點,將台灣華語教學的優點發揚光大,做出口碑,經由當地人口耳相傳,拓展華語教學市場。

未來如果順利的話,當泰國網路普及時,台灣開發的數位華語教材應該都已經完成(要經過測試做確保、評估才能上市)了,由於先前(假設台灣數位華語教育評價不錯)給泰國學習者的印象良好,他們便會偏好使用台灣的數位華語文教材!

 


 

補充資料: 應華102 黎心慈

異域(電影)

異域(書)

柏楊簡介

財團法人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

果敢族簡介

緬甸果敢族︰300年都不被承認的明朝遺民(組圖)

2012政大東南亞研習營

 

 

 

 

----------------------------------------------------------------------------------------------------------------------------------------------

 泰國的華語文教育 40085011i  洪韻婷

 

 Taiwan? Thailand? 當外國人還在苦惱著台灣和泰國的差異時,身為台灣人的我們是不是該了解這是給我們的警訊,是台灣不夠國際化嗎?還是台灣人太不了解泰國,導致疏忽了這個國家的實力? 這篇文章讓我得以從泰國的華人、華文教育的角度切入,更了解那個常常與台灣混淆的、充滿異國風情的國度- 泰國。

  文章中提到,十九世紀移民到泰國居住的華人多是來自中國沿岸,因此將許多家鄉的習俗也帶入泰國,例如祭拜祖先、神明。當然,華人希望自己的兒女該學習母語,於是開始建立的華文學校。但是整所華文學校的師資全來自中國,讓泰國政府注意到並且開始採取限制政策。而最嚴重的禁止華文教育的時期,是1945~1949這段期間,華文被視為共產黨傳播思想的媒介,因為政治時代的背景,讓泰國的華文教育中斷,一斷就將近五十年。這樣的斷層也讓泰國政府正視華教的不足,近年來積極的推動華文教育。

事實上在1975年中泰建交後,華文教育開始有了轉機。當初限制聘請中國、台灣的華語教師的規定已取消,政策越來越寬鬆且支持鼓勵華文教育。儘管官方的鼓勵,但半世紀的斷層還是不容忽視的,華文教育也遇到幾個瓶頸: 華語教材、華語教師、工資待遇等問題。目前泰國還沒有統一、系統性的華語教材,文中提到「尤其是沒有符合泰國國情的華語文教材」,將影響華語教學的品質。而工資待遇也影響泰國華語教育的原因之一。因為薪水比照公務員的待遇辦理,沒有額外的待遇,導致就讀中文系畢業的學生不願意當華語老師,而選擇去台商等私人企業工作。最後一個且是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環境。像台灣遇到的外語學習問題一樣,我們的教育不斷的強調英文的重要性,英文補習班大街小巷比比皆是,父母親為了讓孩子有英文學習環境,花了大把的金錢在學習外語上。但可惜的是,孩子的日常生活不會使用到英文,導致讀寫優於聽說,形成普遍的問題。泰國也是一樣。除了華人,泰國人的日常生活不使用華語,因此對於華語會較不熟悉,儘管在課堂上學習,但沒有那個語言環境讓學生應用。


《外語教育規劃的得與失》應華系104林敬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這篇文章完整地體性了這句話。

      文章提到,中國大陸在50年代時,由於和蘇聯結盟,因此不論在經濟上還是教育上,都大量引進蘇聯專家,這時就需要許多的俄語人才來因應、翻譯、學習。也就是在這時候,英語教學被大大的壓縮。有將近7所專門學校是為了俄文所設,中學生學習俄語比例急速增加,中學英語教師面臨失業、轉行的危機,甚至當局還下公文,培養師資的師範學院,有7所將停辦英語系。而高中生設外國語科,一、二、三年級每周授課時數為4小時,從一年級即授俄語。這是當時為了經濟、政治所下達的政策,我認為不能只有批評。固然,這樣的政策導致了後來外語人才嚴重的失衡,俄語人才供過於求,而其他語言則缺乏相對應的人員,但是相對地也應付了當時緊急的大量要求,不過,教育仍然需要經過謹慎地思考,通過長期的規劃才能實施,否則,錯誤政策的影響力可能在數十年後依然存在。到了60年代,蘇聯從中國撤走了大量的專家,中蘇開始分歧。同時中國與西方國家與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建立了更多的經貿關係,也就是說,此時也需要大量的外交與經貿方面的翻譯人才,同時也需要大量的外語教師。政策的急轉彎,讓許多人都措手不及。因此,中國政府甚至將3000多人學習俄語的學生轉學,也大大的提高中學英語比例,在國家方面也設立了相關應對組織來統領,也設立了多所外國語學校,為外語學院提供更好的學生來源。然而,到了1964年,中學俄語和英語比仍是2:1,也足可見教育是急不得的,不僅成效不易見,連影響也是具有深層的穿透力,不論好的或是壞的。

      我想了想,十分震撼,沒想到隨便一個政策都是如何重要,不可不慎。對照台灣呢?台灣外語學習的情況呢?從小學開始,我們便開始學習中文和英語,中文居多,英語課大概是一星期2堂。到了國中、高中,才有漸漸增多的情況,到了大學,也是要求有基礎英文要修習,在畢業前也設有畢業門檻。而各個公司行號、政府機關,也都有不等的英文門檻須達成,如此看來,台灣的外語學習似乎沒有太大的問題。可是,真的是這樣嗎?綜看這些英語學習,我認為學習外語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和母語者對話。因著母語者會有語速、用法、流行用語的差異,可能會有和課本不同的情形產生,或者,課本裡的是正確的,但現在的母語者習慣上已經不那麼講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是訓練聽說能力。台灣英語總是被批評只會考試,但是一到外國人面前卻連一句也不敢講,這是相當可惜的。因此在外語師資方面,我認為仍要多多加強。還有,其他外語的比例嚴重失衡。除了英語、日語,幾乎其他的語言都被忽略,缺乏正式管道的建立。向法語、德語、阿拉伯語、東南亞語言等,這些都是需要多多培養才有相對應的人才處理之後的外交、經貿。我認為可以參考澳洲的經驗,澳洲語言規劃有四項基本原則,一、確保英語支配地位;二、保護其他語言穩定發展;三、提供英語外其他語言工作機會;四、提供學習第二語言機會。增加其他語言學習的機會,我認為是目前台灣迫切需要的。還有,文中提到成立外國語學院,從小就開始沉浸在除了中文以外的語言環境中,藉此來培育外語人才,我認為這和有些雙語學校很像,如康乃薾、康橋。但是仍然不夠多,而且價格仍然偏高,如果能再降低一點,讓更多人能接觸也未嘗不可。像盧森堡,他們的雙語教育之所以會成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外語教學在中小學佔有較大的比重,德語和法語除了作為課程教授以外,在不同階段還用做有些課程的教學語言。

       語言,是溝通的利器,同時也可用在外交、經貿、政治等。我想,無論如何,朝自己的興趣發展最重要。像文章中,因為俄語熱而導致有很多人一頭栽進去,結果幾十年的光景,政局上的動盪、政策上的改變,許多人也跟著失去原有的目標,這是非常可惜的。所以,堅持自己喜歡的,不隨波逐流,一定會有出路,不論國際局勢如何的詭譎,永遠都會需要某方面的專家來研究,危機即轉機,就像我們念應華系,現在的確是華語熱,但是誰知道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後,還是如此呢?多充實自己,多元發展,我想也是我們現在要做到的課題。

 


 

《近半世紀東南亞緬甸華人的社群建構》閱讀心得     林爭意

 

說到緬甸,電影《翁山蘇姬:以愛之名》的片段便浮現在腦海,軍政府的迫害和人民的無辜及無助是我僅有對於緬甸的印象。也許,這對緬甸並不公平,也藉由這篇文章,讓我看見有別於認知中截然不同的緬甸。

 

本文以生長在緬甸近三世代的華裔族群為探討對象,雖經歷過60年代軍政府一連串的國有化政策及反華運動,不少人選擇妥協,漸漸融入緬甸文化的一環,但絕大多數的緬甸華人仍維繫著華人獨特的傳統與習俗,並存有「祖先是來自大陸的中國人」的認同感。追溯華人為何移居緬甸,大抵可以歸納為三類:其一是經濟誘因,緬甸處於南洋海上絲路交通的必經通道,也在此搭建起經濟堡壘;此外,有些人也因政治因素進入緬甸,如士兵、使節等;特別的是,尚有一類型是源自躲避戰事人禍,時間一久則長居緬甸,如明末為清兵所擊敗之臣民,種種要素促成了多元的可能性,共同構成今日緬甸華人社群。

 

許多報導談起緬甸在地居民,認為他們「容易自滿、不會打算、好吃懶做」,種種汙名與偏見是否有跡可尋呢?或僅是危言聳聽罷了?本文也打破此刻板印象,說明這只是當地風俗民情與地理條件的緣故。緬甸土地肥沃,作物自然生長容易,經常不用花吹灰之力便種出一大堆作物,所以才會造就當地居民如此緩慢、從容不迫的步調。

 

即便如此,大多數華人也正面肯定緬甸人,形如他們「容易相處、熱情友善、心地善良」等,可能也因緬甸是佛教國家的緣故,在宗教的陶冶下,心性自然也會開闊、達觀許多。華人帶有與緬甸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兩種族群的擦撞,將會產生摩擦抑或火花?惡性競爭還是良性合作關係?無論如何,都擦撞出了雙方更多元的可能性。

 

在華語文教育上,1990年代後,對於華人掌控轉為鬆綁,華文報紙以「緬甸華報」的名稱重新出刊,而當地就讀華文學校的中學生,更是該報最主要的讀者及寫作群,對於在地華人極具指標意義;再者,僅能以「語言中心」成立的華文學校也開設系列課程,致力發揚中華傳統文化,也有不少緬甸人因經商需求,而興起學習華語的熱潮。

 

即便華語教育在緬甸才剛萌芽,但假以時日,持續灌注養分,並補給水及陽光,學習風氣將會漸漸瀰漫全緬甸,對於在地華人的社群結構也會邁向穩健紮實。

 

------------------------------------------------------------------------------------------------------------------------------------------------------------------------

羅安璇 從緬甸族群政策看緬華社會──

兼論緬甸華文教育的新發展

應華105  40185038I  羅安璇

  這篇論文討論最近二十年緬甸對華人的新政策,以及這種新政策影響下緬華社會新發展。在看過此篇論文之前,我和同學對緬甸的印象真的就如論文前言所說的---軍政府以及民主議題等等和翁山蘇姬有關的民主議題而已。更好笑又沒見識的我們甚至在遇到來自緬甸的僑生之前,單純的認為緬甸是不准國人出國的高壓軍政府等等,然而這些偏見都是再好久以前就該被徹底推翻的,看來我們台灣大部分的學生還是很孤陋寡聞的啊!在國際觀的拓展與培養這部分,看來也是讀完這篇論文後非常重要的一個心得!

  論文中提到,大多數人都將焦點放在翁山蘇姬等民主政題上,而以偏概全,認為所有活動在緬甸都是不被准許的,就和從前那樣可怕,但在讀完論文之後,對於華僑在緬甸的處境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悲慘,可以說反而是比較自由的。甚至還可以擁有華文報刊,以及雖然比較克難的華文學校或讀經班,還有同鄉會再次的建立等等……這些相較之下都是滿難能可貴的!雖然大部分原因是在互利關係(因為和中共關係較為密切)之下才有的成果。但還是十分難得!

  當然心裡還是希望翁山蘇姬的努力會有所明確的結果,在近年來多項大事件的發生和改變,還有國際的聲浪以及經濟上的需求,我相信緬甸走向民主之路是可以看的見的希望!到時候,華語文教育又能拓展到一個華僑也滿多的聚集點,讓華語文教育又得以拓展至更大更廣的地方,帶給那些地方更大的影響力!

 

------------------------------------------------------------------------------------------------------------------------------------------------------------------------

 

 

吳依靜─《泰國華文教學現況》心得

應華102吳依靜

這篇是2003年發表的文章,文章一共有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泰國高等院校華文教學的由來;第二部分,華文教學的現狀;第三部分,目前華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最後一個部分,對當前泰國華文教學的建議。

1970年以前,泰國的華文教育只出現在民辦小學和職業學校,而高等院校中朱拉隆功大學士第一所設置中文專業的大學也是第一所開設漢語碩士的學校,到2003年為止,公、私立共有21所大學有開設漢語學士學位。1990年以來,泰國掀起一陣華文熱,越來越多人開始注重華文,其中的原因與其它東雸亞國家大同小異,主要都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崛起,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經濟體之一,自然而然與中國合作或是互動的機會就多了,也因此需要更多會華語人才,另外,1998年將漢語列入大學入學考試的項目之一,能夠應付考試又能替自己增加自身出社會後的競爭力,這種種的優勢讓越來越多人選擇學習漢語。而泰國華文教育的所面臨的作大難題也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相同,像是越南及菲律賓,那就是缺乏專業師資。由於泰國大學規定必須要有碩士學位才能在大學理教書,但在當時擁有漢語相關碩士學位的人才並不多,後來朱拉隆功大學有開設漢語碩士後,情況是有慢慢減緩,但在中小學卻乏合格教師的情況仍然非常嚴重,許多老師並不是專業科目出身,大多是臨時自學或是去補習,學了一點漢語就轉行去教漢語,缺乏嚴格正規的訓練,因此基礎知識不足,常常無法解決學生的問題,甚至連發音都不是很正確,這樣的教學品質可想而知,雖然泰國教育部有舉辦短期的培訓,但並無法解決全部的問題。

缺乏專業師資是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作者也提出一些建議。盡量聘請漢語碩士畢業的學生並幫助他們申請獎學金到國外攻讀博士,或是讓最優秀的畢業生留下來當教師並支持他們繼續攻讀碩士,藉此栽培專業人才。另外,政府也應該支持他們花教常的時間學習漢語或是外派到中國或臺灣的師範體系的大學進修,以提高漢語水平。而在教授外語時,每個學校至少要有一名這門外語的母語者當顧問,他可以一面教書一面作漢語教職員的輔導老師。由此可見,泰國真的很需要專業人才,其實在選擇實習國家時,不一定要一窩蜂地徵區歐美地區的學校,可以多多考慮一下泰國,在泰國也有很多機會可以發展。

 

  李佳儒 應華104 泰國的華文教育讀後感

  本篇文章分三部分探討泰國華文教育的狀況,第一部分為過去華文教育的回顧,1908年中華會館在曼谷開始設立第一間華校,到1911年陸陸續續開設許多以方言為教學語言的華校,如:客家幫辦的進德學校,廣東幫辦的明德學校,然而由於這些學校堅持從中國等母國聘用教師,校長,行政人員都以華人為主,泰國政府便開始採取措施限制華文教育,自1918年起泰國政府不斷頒訂法律限制華文教育的發展,如民校條例規定教師必須在一年內通過泰文考試才可任教,這些法條導致許多華校被迫關閉,1940年有51所華校宣布停辦,到1941年戰爭爆發,泰國已無任何華校,這段時間可說是華語教育的黑暗期,1946年戰爭結束,泰國與中國建交因此許多華校又開始運作,到1948年世華校的復興期,接下來的日子華教的狀況隨政策時好時壞,最後1992年至今,華文教育才終於得以在泰國好好發展。

  第二部分探討華教的現況和問題,隨著對岸的崛起,泰國與中國之間也越多經貿上的往來,因此華語人才需求提高,在泰國的大學中也紛紛開設中文專業,第一間設立的是宋卡王子大學,另外,泰國也與中國合作開辦孔子學院,目前已有13間孔子學院在泰國成立,但是雖然華語熱,泰國華文教育仍存在些問題,第一,華文教材的問題,當地缺乏適合的華文教材,且無完善華文教育大綱,第二,華文老師短缺的問題,因為過去華文教育多次面臨考驗,造成斷層,雖然現在大量開設中文專業,卻缺乏足夠的師資,第三,工資與待遇低的問題,因為泰國教職的工資不高.若會華文的專業人才投入商業可獲得更好的報酬,所以缺乏足夠的師資,另外缺乏華語的環境和學習時間不長都是現有的問題。

  第三部分述說華文教育未來的展望,有鑑於現存的教材問題,泰中兩國的教育部已有在共同合作出版是和當地學生的教材,費用也非常便宜,使學生有能力負擔,另外為解決師資短缺的問題,泰國政府大量派華文教師去中國或台灣進修,並辦理許多教師研習班以增進華文教師得專業能力。看完這篇文章,我覺得許多華文教育情況都與印尼相似,例如缺乏適合當地的教材,師資短缺的問題,而且華校也不斷面臨問題,我發現教育總是無法與政治脫節,一些外交上的問題都會讓華文教育遭受波及,實在是令人無奈,到現在看了不少東南亞華人教育的問題,很開心看到在泰國已有著手解決這些問題,期許其華文教育能更加順利!

 

泰國華文教學現況  心得    公領105  施珮瑜40107219E

    這篇文章發表時間較早,或許與現況多少有出入,但從文中所述,依舊可清晰看見華文地位在泰國上升的原因其一,公司裁員時,會華文的員工依然留用,沒有失業,因為人們意識到華文在泰國經貿界的重要性;其二,當時中國高層領導人員多次到泰國訪問,也是華文熱升溫的原因之一;其三,電台播放了泰國公主當時在中國學習與訪問的情況,使華文更受重視;另外,1998年後,華文成為大學入門考試的另一門外語科,凡選擇報考人文學科者,可選擇華語替代其他外文。我想從以上的原因中,的確可以了解華文地位上升是有道理的,因為政府注視,經貿需求,升學走向,這不論對於泰國政府,人民,學子,都可以看到一些「未來性」,因為華文在泰國具有發展性以及發展力然而在當時缺發良好的師資,畢竟當年的華文師資培育計畫可能還不夠周全,所以可能產生在華文語法不清楚,無法正確回答學生問題,發音的部分可能無法克服先天限制等狀況,現在的情況好很多,當地大學與北京大學或者一些師範大學在華文教育這部分有做一些合作交流,像是師大開了泰文課,並且有華文師資的培育

    因為我自己本身有上泰文課,泰文的確不好學,當一開始學時並不會有這樣的感覺,但當把字母學完時,會出現深深的無力感,因為長得太相似了,可能左右顛倒就是一個字母;韻母則是有分長短音,手寫的部分同一聲音差別不大,可能只是多個偏旁,更遑論還有聲調符號就我自己的學習經驗來說,我認為太文字本身也是對想去泰國教書者的一大挑戰,要學好泰文真的不容易,其發音部分有的要發清楚也是一大挑戰,這是溝通上的障礙之一

    我明白的是,在泰北,當地的學生用的課本,是中華民國的,因為當初國軍有撤退到泰北,這也造成了泰北有六十六間華校如此壯觀的局面,從泰文課我明白了泰北人的泰文並不是太標準,我想這與軍政府撤退後,文化上的交流以及語言上溝通方式的互相調節包容有很大的關係現今泰國設有華語能力測驗,稱為TOCFL,我想這是受到華教很深刻的影響,也是一個把關的良好機制

 

 

 

新加坡雙語教育政策的沿革與新機遇    梁凱韻 40085045I

  這篇文章是吳英成撰寫的《新加坡雙語教育政策的沿革與新機遇》。內文主要探討的部分有華語和英語在新加坡的地位、脫方入華和脫華入英、講華語運動、三次華語教學改革和反思與新加坡華語的新機遇。

  因為新加坡有三大種族,這樣的環境使得新加坡無論是在政治、工作或其他方面都需要有共同的語言來溝通和交流。因此英文在新加坡成為了主導語言。甚至英語在未來有取代母語的趨勢發展。因此,我覺得新加坡雙語教育很大原因就是環境,這樣多種族的現象在其他國家極少見,團結人民、避免產生分支的第一步就是統一語言,讓大家使用同一種語言。華人同時需要自己種族溝通的語言,因此也必須學習華語,形成了雙語教育的情況。
80年代,新加坡提倡脫方入華的講華語運動。華語成為了華人的溝通工具。但是同時地,華人也失去了自己的母語,導致新一代無法多學習一種語言。過後又提倡脫華入英。這時新加坡的漢語方言已幾乎滅絕。新一代的人都使用華語或英語來溝通。老一輩和年輕一代產生了代溝,無法使用同樣的語言來交流。此外政府也用各種手段禁止方言,老一輩陷入了痛苦的生活環境。

在華語方面,新加坡人的讀寫能力逐漸下降。華語表達能力也因參雜了其他語言的關係,導致說華語的流利度下降。這一點或許新加坡應該向香港看齊,把一切重要公文都以雙語的方式呈現,這樣新加坡人便可同時接觸到英語和華語,不至於偏重於任何一語言。學校教學也不該遷就學生的程度去設計,而是學生本身應該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達到考試要求。

新加坡人的華語都有參雜了別的語言的現象。那也是因為環境的影響。其實假如新加坡華人的華語可以和世界各地的華人甚至中國和台灣的人溝通,其實問題並不是很大。假如需要精益求精,或許學校可以聘請中國或台灣的教師來糾正他們的發音。但是學生也需配合,用詞盡量不用其他語言來替代。

最後作者提到新加坡人可往翻譯這方面發展。教育上,可設立翻譯的課程,從小就訓練同時接觸英語和華語。長大後,這些新一代便可把兩種語言運用自如。新加坡可利用生活環境,培養更多的多語人才。

從文中,我們看到新加坡政府推行了很多政策讓華人學習華語,但是到了現在卻是以英語為主的社會。或許我們該繼續研究探討問題所在。

------------------------------------------------------------------------------------------------------------------------------------------------------------------------

泰國的華語文教育------過去,現況與未來  應華105  40185038I  羅安璇

  這篇論文討論了從華人開始移民到泰國直到現在這段期間的華語文教育狀況,更是特別描寫了現代的在泰國華語文教育現況。剛好在不久前期末報告也是作有關於泰國華語文教育現況與提出建議的方面,在這個時候就能派上用場了!

因為漢語熱不斷升溫,加上台商在泰國的投資越來越多,許多不僅是泰國華僑就連泰國人也開始學習中文,目的就是比較好找工作”,而且作華文相關的工作例如:華語老師,翻譯,導遊等等薪水待遇也比較好,因為種種學習華語能得到的好處和利潤,泰國學習華語的風潮越來越旺盛,對華語師資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以下就先針對在泰國的教育現況提出我自己的想法,我在作報告時,訪問了一名從泰國來台灣念書的華僑學生,他告訴我,在泰國的華語學習其實很辛苦,因為政府的規定等等,讓他們必須在上完早上的泰語學校後,下課還要繼續去中文學校上課,時常有比較窮困的家庭負擔不起費用,還有時間不夠還要幫忙做家事而放棄的小孩子;而且不僅僅是這樣,在鄉下的小學教的東西也比較少,而如果想要繼續上中文學校,就必須得去城市裡的中學上課,而城鄉差距過大,在這一個關卡放棄的也大有人在。但最最可惜的還是有學生已經順利來到台灣或去到中國念書時,因為科系開放不同等種種因素而造成學生完全跟不上進度,而直接放棄讀書轉而在台灣工作或回去泰國的也不再話下。講到這邊,我還是深深覺得華語文教育真的是一個非常需要熱忱和精力的工作。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精力財力,能投入在有效率的地方,讓華語文教育有最大效益的提升!

 

 

泰國的華語文教育  心得 應華105簡汝芸

 

  近年來的華語熱,不止在歐洲、美洲國家,位於東南亞的泰國,也感受到了此種氛圍,泰國華語文教育在艱困的環境中發展,然而到了西元1975年,中國與泰國建交,泰國的華語文便峰迴路轉,社會上學習華文的風氣蒸蒸日上。

  約於十九世紀末及二十世紀初移民到泰國的中國人,大部分是來自福建、廣東的居民,雖然遷移到人生地不熟的的泰國,但華僑們始終沒有忘懷家鄉的風俗,逢年過節之時,也會祭拜祖先、神明等等。而為了提供華僑子女教育,便開始興建華文學校。但過程中受到不少阻礙,如1938年時全泰國的華文學校有293所,但至1940年有51所宣佈停辦。剩下的242所華文學校,被當局已違反民校條例為藉口,全部封閉,僅剩2所兼教中文的學校。而到了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駐泰國,當時泰國已無任何華文學校存在。1939~1945年,是泰國華文教育最黑暗時期,直到二次大戰後,自由泰國政府的領導下,對外實施和平外交,對內實行民主化政策,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也對華僑採取了較寬容的政策,泰國的華語文教育露出一道曙光。1946年,泰中建立外交關係,並簽訂 《中通友好條約》,華僑受到極大鼓勵及興奮,過去被封閉的華文學校紛紛恢復辦學,同時還新創了不少華文學校。1946~1948 年是泰國華文教育蓬勃發展的時期,也是最興盛的時期。但到了1948年,華文教育再次受打擊,限制設立數量也得不到發展。1975 7月中泰正式建交後,華語文教育情況有了嶄新的變化,如:華文民校可以從幼稚園連續辦學到中學;華校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增加課時教導華文;可以直接從中國或臺灣聘請教師;各個年級的學生可以選修華文;把中文為考入國立大學的一門科目等等,這對泰國的華語文教育是一莫大鼓勵。從此至今泰國的華文教學越來越普遍。

  雖然台灣與泰國並不是邦交國,但泰國並沒有排擠引進台灣華語教師,如2004至2005年間泰國皇家師範大學校長聯誼會曾二度訪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除了參觀訪問之外,當時也有些校長、副校長在師大的國語中心上了兩期的中文課。而其中有位校長提議“在臺灣培訓華語教師,再派到泰國教書”這個想法,後來得到師大的回應,師大也提出具體方案,而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三批教師到泰國任教。

  泰國的華語文現況及困難方面,品質不佳是主因,高年級的學生只會說老師教的幾句華語,不能用於正常溝通交流,且語音不夠準確。而目前泰國的華文教育問題有:華語文教材問題、華語文師資問題、工資與待遇低等等,而缺少華語語言環境也是泰國學習華語的學生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且學習時間有限也是需要改進。泰國雖然是對華文較寬容與開放的國家,但實際上近四十年的華教一波三折,造成華文教育斷層,產生嚴重削弱了目前華語文教育發展的基礎,政府及民間如何攜手制訂更好政策及實施更有效率的學習華文措施,是目前泰國政府需要謹慎思考的問題。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